2015年7月8日,中牧股份動保高端論壇在北京友誼賓館隆重召開。中牧股份董事長胡啟毅、臺灣屏東大學教授夏良宙、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況慧星、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楊漢春、農業部種豬鑒定中心主任樊福好等國內外著名專家和廣大養豬行業的場長和技術總監,以及豬e網等媒體代表共280多人參加了會議,共同享受了一次養豬行業關于養豬技術和防疫保健的饕餮大餐。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疫病控制研究室主任楊漢春作《我國主要豬病流行現狀與防控對策》的報告。
他對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流行性腹瀉、豬偽狂犬病、豬瘟和主要細菌性疫病等豬場常見病的流行現狀和防控對策進行了主要講解。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又稱豬藍耳病,楊教授認為,對待豬藍耳病,要平衡心態,因為這種病不可能一下清除干凈。目前,我國豬藍耳病疫情仍呈散發,很多豬場仍不穩定,中、小型豬場發病多,生產管理條件較好和生物安全體系完善、實施多點式飼養方式的大型規?;N豬場較為穩定。境外新毒株的傳入已造成不少豬場感染和發病,損失較大。從美國引進種豬可能是造成該毒株傳入我國的主要途徑,感染豬場表現為母豬體溫升高、流產,哺乳仔豬和保育豬嚴重發病,表現為病豬體溫41攝氏度左右、呼吸困難,呈腹式呼吸,部分病豬出現腹瀉癥狀,死亡率30%-40%,有的豬場超過50%。許多豬場的“藍耳病”由“疫苗毒”所致,而非野毒感染,一些豬場在停止使用高致病性毒株減毒活疫苗后,從不穩定場變成穩定場。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毒株的多樣性急劇攀升、變異程度加快,出現了不少新的毒株,使“藍耳病”的臨床復雜性加劇,而且防控的難度進一步加大。豬場PRRS的凈化:最主要是減少或停止活疫苗的使用;條件較好的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陽性種豬場應開展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凈化工作,建立陰性種豬群;還可以采取區域凈化的措施。
豬流行性腹瀉活疫苗或滅活苗的免疫并未收到實效,現有的疫苗并不能提供理想的母源抗體被動免疫效果。目前,豬流行性腹瀉疫情總體呈現平衡狀態,但還在一些豬場發生。豬場應嚴格做到全進全出,特別是要加強產房的清潔和消毒衛生工作。仔豬斷奶后,產房母豬應全部移出,然后對產房進行徹底消毒,同時,對產房內的料槽等飼喂工具進行清洗和消毒。發病豬場應斷掉病原的傳播,發病豬場應及時處理發病仔豬,對產房徹底進行消毒,嚴格采用:清洗-噴灑消毒劑-熏蒸-火焰消毒-空舍干燥的消毒程序,以殺滅污染的病毒。待產母豬進行徹底消毒后,方能進入產房。返飼在規?;i場不提倡。發病豬場可嘗試采集發病仔豬糞便和小腸內容物,經生理鹽水沉降,用上清液飼喂妊娠母豬。
豬偽狂犬病的防控應立足于現有疫苗控制,并開展豬偽狂犬病的凈化工作。偽狂犬病陰性豬場和尚未受到偽狂犬病毒新毒株感染的豬場應加強生物安全措施、引種監測、人員進出控制與運輸工具的清洗消毒,嚴防新毒株的傳入。感染豬場,特別是種豬場,應開展凈化工作,在做好疫苗免疫接種的基礎上,加強后備種豬的監測,用陰性后備種豬逐步替換和淘汰陽性種豬,最終建立陰性種豬群,達到陰性種豬場的標準。豬瘟防控效果總體較好,但仍有零星散發疫情發生,臨床上仍以母豬繁殖障礙等非典型豬瘟為主,但也有一些豬場因豬瘟疫苗質量問題或免疫程序不合理,而在哺乳仔豬和保育仔豬出現典型豬瘟。
豬瘟疫苗免疫抗體陽性率低于80%的豬場有可能出現非典型豬瘟,而且豬群發生豬瘟的風險會很高。防控對策:1)切實做好豬瘟的疫苗免疫防控;2)使用高質量的豬瘟疫苗,建立合理科學的免疫程序,條件較好的豬場應開展豬瘟疫苗免疫效果的監測。3)種豬場應自發、自覺地開展種豬群豬瘟的凈化工作,及時清除和淘汰陽性帶毒種豬,以建立豬瘟陰性種豬群為目標。細菌性疾病主要有副豬嗜血桿菌病和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等。防控對策:要控制好病毒性疫病,特別是豬藍耳??;降低飼養密度;豬舍環境的衛生消毒,降低病原菌的污染;采取合理的藥物預防與保健,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最后,楊教授指出,生物安全是防控疾病、降低疫病發生風險最有效的、成本最低的措施。凈化/根除是疫病控制的根本出路。疫苗使用應科學、合理。